【環球軍事報道】如今中國經濟總量已是世界第二,超越美國成為很多國人的“期待”。儘管世界銀行從購買力平價出發認為中國經濟規模已超美國,但以官方匯率來算這一天的到來還需時日。即使在不遠的將來我國的經濟產出真正實現“趕英超美”,那也只是從規模而言。在人均、創新和永續發展等方面,趕超美國還任重道遠。
  趕超美國,很多人把美國當做中國的對手,但我認為這也是向美國先進之處學習的過程。中美擴大交往,互通有無,有利於彼此正確認知,促進合作,管控分歧。鑒於中美關係內涵寬廣、多元複雜,對兩國關係以及美國本身的認識也需從多側面全方位展開。如果只從局部看待美國,考慮問題採取二元對立,非好即壞、非黑即白,對美國簡單地貼標簽,則無助於真實地認識美國以及世界。
  瞭解美國,必須瞭解當代美國人的構成、來源以及民族敘事。一方面,美國在建國後曾長期蓄奴並採取種族隔離,它在殖民期間對土著人和他國實施侵犯。美國在當代仍對他國經常侵犯,包括在本世紀初對伊拉克實施武裝入侵併引起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,這些都不給這個國家教化他國以任何正當性。
  另一方面,也是這個美國在二戰期間對法西斯國家採取了武裝鬥爭。即使納粹德國並未直接入侵美國,美國仍然聯合其他盟軍在七十年前採用武力解放了法國等西歐國家,同時對華予以援助,包括派出志願援華航空隊。無論美國此舉有多少地緣與利己考量,它對中國抗戰所提供的道義與物資的支持,仍然值得我們銘記與感謝。
  美國在冷戰期間組建新的盟國體系對抗社會主義國家,並長期阻礙我國國家統一。但美國在拉攏日本同時,也曾嚴厲抑制日本,限制日本的戰爭權與集體自衛權,不准日本擁有核武裝。這些做法,對東亞穩定起過有益作用。即使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群體性崛起,美國已不再那麼自信,它在一定程度上正在縱容日本軍事崛起和在海外發揮作用,那隻能反映當今美國為維護其傳統主導地位的戰略短視,但不能否定美國曾經為地區穩定提供過公共產品。
  改革開放後,中國向美國借鑒甚多,無論技術還是經驗,而且已成功融入全球產業鏈與自貿體系,這是我國能在這一時段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。中共十八大之後,我國又進入深化改革和法制建設的新階段,美國仍是我國繼續借鑒趕超的重要對象。無論是在產業升級、科技創新,或在生態環保上,美國客觀上存在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。
  中美學習互動的過程也是雙向的。中國在最近30年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銳意改革,也在迫使美國總結中國發展的經驗。美國為此開出了“再平衡”的處方,無論是軍事上的“空海一體戰”,還是貿易上的高標準TPP,都是揚長避短的產物,也在要求中方正視對手,淡定應因,贏得新的競爭。▲  (原標題:專家:不能否定美國為亞太穩定提供公共產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k63pkna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